财新传媒

中国气候适应“赤字”

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15年第6期 出版日期 2015年02月09日
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越来越多,农业、重大工程、民生等将受较大影响。但中国的气候变化适应科研及应对工作,准备不足
2011年4月27日,江西省乐平市众埠镇大门山水库,当地村民在几乎干涸的水库底取水装入农用喷雾器。从当年1月开始,长江中下游降水明显减少,出现了自1954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较为严重的旱情。
 

  文|财新周刊 孔令钰

  世界气象组织确认:2014年为历史记录中最热的一个年份,这一气候变暖趋势将会持续。

  在2015年2月2日发布的报告中,世界气象组织还强调了气候变化适应的重要性,称为了增加各国对灾害的抗御能力,帮助各国和社区适应气候变暖趋势,加强天气与气候服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必要”。

  与1961年至1990年平均值相比,2014年全球陆地和海洋表面的平均空气温度要高出0.57摄氏度。地球越来越热,极端天气越来越多,已是不争之实。学界公认,人类除了进行污染减排以自救,另一可行之道是适应气候变化。

  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举措,一为减缓,即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使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达到某一稳定值;二为适应,即人类通过调整生态、社会或者经济系统,以适应现实或者未来气候状况。

  参考重要经济数据,推荐查阅财新数据通【CEIC库】

版面编辑:邵超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