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山东“茶壶”炼厂水围城

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18年第31期 出版日期 2018年08月06日
各自为战的山东地方炼厂需要一场壮士断腕的变革,与其坐看入场者围剿,不如尽早转型
“3.0 时代”的地炼由化工起家,非常清楚自己需要什么原料和产品,几十套化工装置一气呵成,一个千万吨级规模的装置,比300 万吨级装置的单位生产成本节约三到四成。
 

  文|财新周刊 黄凯茜

  “转型还是灭亡”——这是密布于山东省内的数十家“茶壶”需要直面的问题。

  国际原油贸易商把中国这些一次能“倒入”的油不多、加工链条不长的地方民营炼油化工企业,形容为“茶壶”(teapot)。有别于国内央企主营炼厂动辄上千万吨的规模,38家规模较大的山东地炼“茶壶”平均年加工规模约在350万吨,与国际主流炼厂买家几千万吨的“胃口”相差甚远。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山东为代表的地方炼厂可说在央企主营炼厂的夹缝中生存,来什么油就“吃”什么,来多少就“吃”多少。俄罗斯的燃料油、委内瑞拉的重油,都可以炼。

  参考重要经济数据,推荐查阅财新数据通【CEIC库】

版面编辑:刘潇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