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专栏|长期低通胀的副作用

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19年第11期 出版日期 2019年03月25日
解决贫富差距问题需要更大范围的政策设计,央行以一己之力难以企及如此精确的目标;但阻止资产价格过快上涨在央行能力范围内,应该纳入货币政策的考虑范畴

  文|陈昌华
  瑞信证券中国股票策略主管

  20世纪80年代初,时任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 (Paul Volcker) 成功地在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中驯服了通胀,稳定了宏观经济。在他将利率提高到20%之前的1979年,美国年度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曾高达11.3%。在中国,宏观经济的稳定主要得益于时任总理朱镕基在上世纪90年代上半期的类似改革。

  上世纪70年代之前,货币发行挂钩于黄金储量,央行在货币创造上并没有太大的施展空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通胀就成了货币发行的最大制约。通胀之所以重要,因为生活品价格显而易见,又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基本生存,所以有可能升级为摧毁性的政治压力;多个国家的经济改革和全球化生产又很大程度上扩充了供给侧,这两个变化导致此后全球通胀和利率呈现结构性的下行。总体而言,平稳的利率有助于经济增长,但长期的负面影响也如幽灵影行而至。

  参考重要经济数据,推荐查阅财新数据通【CEIC库】

版面编辑:王影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