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编辑絮语·凌华薇】对造假零容忍

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20年第21期 出版日期 2020年06月01日
疫情给了一次就此着陆的机会,接不接?

  本期值班主编 凌华薇

  无论是民企还是国企,无论是企业部门还是公共部门,无论是传统经济还是新经济,中国总有些人对造假欲罢不能。

  在经济高速增长阶段,各地展开GDP、财税收入增长锦标赛,相关数据只能上不能下,一些地方对相关经济数据不惜注水。而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宣布,2020年不再确定明确的GDP增长目标,这一方面被认为是客观估计疫情冲击的务实之举;另一方面也被各方认为,这是从过去注水的高台阶上走下来的良机。

  微观的造假企业中,近期曝出的“两康”(康美康得新)、瑞幸咖啡是在A股、美股的上市民企,甚至不乏所谓的行业龙头;之前的中钢渤钢等为了追求规模指标而大量注水的国企案例,也不胜枚举,且缺乏对此类僵尸企业市场出清的有效机制;曾几何时,不少企业公布一级市场募资金额时,加个零成了“惯例”;而从金融机构来看,没有完不成的指标,“母猪也能上树”,这造成银行业业绩永远亮丽,但在二级市场上的市净率早就跌破1甚至更低……而从不少自媒体公号一味追求所谓“10万+”,再到互联网行业性的流量造假,催生了流量造假产业链一条龙,也已是公开的秘密。

[《财新周刊》印刷版,按此优惠订阅全年按此收藏单期,随时起刊,免费快递。]

版面编辑:吴秋晗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