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雷颐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1900年“庚子之乱”时,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在北京街头被击杀。后来辛丑谈判,德国要求清王朝派亲王亲自前往德国,代表中国皇帝道歉。年仅18岁的醇亲王载沣被朝廷选中。
1901年7月20日,载沣一行乘船从上海启程。这是他第一次出国,眼界大开,对沿途见闻所记甚详。经过苏伊士运河时,他在日记中记道:“巳刻,抵苏彝士河口。停轮后即有男、女医各一,来船验看搭客有无瘟疫。船主以搭客人数单示之,逐一查验。西例防疫极严,船上有一人染疫,即带至医院调治,船即扣留十二日不得行。今中外人无一有微疾者,亦为幸矣。”幸亏无一人染病,否则包括这位亲王在内的全船人员都要被隔离12天,计划好的国事行程又将变化,实非小事。庆幸之余,西方对港口卫生的关注给载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许他不知道,天津开埠二十余年后,往来于天津大沽等港口的各国商轮越来越多,清政府在1895年就仿效西方港口检疫制度,在天津成立了海港检疫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