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专栏|触发《长恨歌》的凶杀案

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23年第50期 出版日期 2023年12月25日
从原型故事—纪实文学—长篇小说的旅程,一头一尾容易被关注,中间的变形则少人提及。而我感兴趣的,反而是流播的过程
王安忆作品《长恨歌》。

   文|杨早
   学者、作家

  1985年,31岁的上海作家王安忆看到一个故事。整整10年后,她回忆说:“许多年前,我在一张小报上看到一个故事,写一个当年的上海小姐被今天的一个年轻人杀了,年轻人为什么要杀她,我已经不记得了,读时那种惨淡的感觉却记忆犹新,我想我哪一天总会写它的。”(《文汇报》1995年7月2日)王安忆确实写了,就是2000年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长恨歌》。

  王安忆是在哪张小报上看到的?她说不记得了。于是,很多研究者帮她寻找,最后锁定为1983年蒋梅英被害案。那张“小报”,应该是《文化与生活》1985年第五期,上面刊载了《“上海小姐”之死》一文。这篇文章洋溢着当时流行的“法制文学”气息,凶杀、侦探、历史、艳情,熔为一炉,王安忆能从中读出“惨淡的感觉”,作家的敏锐还真不是虚言。从原型故事—纪实文学—长篇小说的旅程,一头一尾容易被关注,中间的变形则少人提及。而我感兴趣的,反而是流播的过程。

  [《财新周刊》印刷版,各大机场书店零售;按此优惠订阅,随时起刊,免费快递。]

版面编辑:李东昊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