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专栏|路票与征人往还

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24年05月13日第19期
中国古人从来没有享受过旅行自由,出了乡县的范围,就处处是看不见的围墙和看得见的关卡
资料图:(时间不详)经过驿站传递的公文封套。图:视觉中国

   文|罗新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的《滦阳消夏录》卷一,记录了他在乌鲁木齐遭遇的一种前所未见的文书工作。有一天,军台负责文书的军吏向他呈交数十张文牒,请他写判语。判语通常写在诉讼官司的文书末尾,代表官府的判断和结论,用朱笔书写,盖红色官印。可是这一次,军吏送来的却是黑墨,盖印也要用黑色印泥。

  原来,这些并非诉讼文书,而是一种类似通关证明(习称“路票”)的牌照,普通路票用于旅行沿途的检查,这个特殊的牌照却是写给阴间官府(冥司)的。军吏解释道,那些客死西北的内地人,舆棺东归之时,必须由官府出具这种写给冥司的官文书,沿途把守关卡的冥司鬼卒见了牌照,才会给鬼魂放行,否则棺柩和尸体回乡,鬼魂却无法跟着过关。

  [《财新周刊》印刷版,各大机场书店零售;按此优惠订阅,随时起刊,免费快递。]

版面编辑:李东昊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