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新浪转发

助力境外人士来华支付“不见外” :中国银联优化支付服务的“加法”

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24年第25期 出版日期 2024年06月24日

  [市场企划]

  热情似火的6月,第十五届夏季达沃斯论坛重回中国辽宁“主场”,这是夏季达沃斯与大连的第八次“牵手”。在世界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地缘政治格局和经济不确定性的背景下,有来自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1600余位全球政界、商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学术界和媒体界的代表出席,其中境外来宾数量显著增长。

  对比往届,这次外籍来华人员感受到更轻松便捷的支付体验:在地铁等公共交通场景,大连全面升级了地铁的外卡支付功能,境外来宾可以直接到售票窗口实现外卡刷卡购票,支持银联等多种支付;在医院、酒店、餐饮等商户和重点商圈,大连进行了外卡支付功能全面升级,更大程度满足外籍在华人员的支付需求。

  夏季达沃斯期间外籍来华人士感受到的支付便捷只是一个缩影。实际上,今年上半年以来,伴随中国陆续推出多项政策扩大对外开放,“China travel”火遍海外社交媒体,来华旅客数量显著提升。在这一进程中,多数外国旅客来中国旅行越发感受到在入境签证、交通出行、跨境支付等方面日趋便利。

打通堵点便利外籍人员来华

  这与政策和支付相关产业生态多方推动关系重大。2024年3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 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改善银行卡受理环境、优化现金使用环境、提升移动支付便利性等方面提出一系列要求,推动移动支付、银行卡、现金等支付方式并行发展、相互补充,以更好满足老年人、外籍来华人员等群体多样化的支付需求。

  政策出台的主要原因在于国内与国际支付习惯存着差异。近年来,我国持续加速线上和数字化转型,移动支付普及率居全球第一。但在享受轻轻一碰,或者一扫就完成支付的便利性时,也有一些人遭遇了支付堵点,比如习惯于刷卡支付或者现金支付的外籍来华人员等群体——很多境外人士发现自己从走出机场的那一刻开始,无论在机场搭乘出租车、公交、地铁,还是出门就餐、购物、逛景点、去医院甚至买杯咖啡,都需要扫码支付。

  这与国际上的支付方式产生差异,突出体现在外籍来华人士“三不”——“不能用”,有的外籍人员绑不了境外的银行卡;“不好用”,消费金额超出一定金额,付不成账,不好用;遇到问题多了,支付不便利了,自然就“不想用”了。

  为了打通这一支付堵点,关键在于如何弥合国内外文化和技术的差异,为外籍来华人士提供既便捷安全又符合其使用习惯的支付服务。在这一进程中,缘于支付服务涉及各行各业,需多方面综合施策、共同发力,包括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中国人民银行也做出相关工作部署。这不仅能吸引更多外籍人员来华工作、学习、旅游以及从事商务活动,促进消费和经济增长,还可以让外籍来华人士真切看见中国发展与中国生活,感受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温度。

  以中国银联为代表的金融机构积极响应,充分尊重外籍来华人士的支付习惯,提供有针对性的支付服务。

中国银联的“加法”助力境外人士来华支付“不见外”

  作为我国银行卡清算机构,国家重要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者和运营者,中国银联是支付生态核心的连接者和创造者。聚焦进一步推动优化外籍来华人员等群体支付便利性,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 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与人民银行工作部署,中国银联结合自身平台优势,深化场景建设并携手支付产业生态于3月启动了“锦绣行动2024”。截至目前,“锦绣行动2024”在全国41个重点城市、17个支付场景取得初步成效。

  具体来说,聚焦老年人、外籍来华人员等群体支付不便问题,中国银联在产品供给、场景服务和产业生态加强资源投入、统筹布局,有重点有层次系统化开展“支付+”行动。

  产品供给做“加法”

  ——全力弥合“数字鸿沟”以提速支付便利化建设

  为尊重外籍来华人士、老年人支付习惯,中国银联提供了涵盖“卡、码、Pay”及银行卡取现等在内的多元支付工具,持续通过发卡、合作钱包等方式丰富支付产品供给。伴随着中国银行新加坡分行、哈萨克斯坦Halyk银行“锦绣中华卡”的发布,中国银联已累计在境外81个国家和地区发行银联卡超2.4亿张,在境外35个国家和地区落地近200个银联合作钱包。截至5月底,银联外卡内用(即境外发行的银联卡在境内支付使用)线下消费笔数、金额同比分别上涨85.2%、48.6%。

  无论是近期参加夏季达沃斯,还是稍早参加2024年“国丝汉服节”的外国游客,抑或者来到义乌国际商贸城进行商务活动的外国商人,从地铁到商场、从机场到港口,外籍人员都会惊喜地发现可使用银联外卡支付,从日常消费到大宗商品采购都有了很大的便利。

  场景服务做“加法”

  ——为外籍来华人士等群体共享数字时代红利提供落地支点

  聚焦外籍来华人员在中国“食、住、行、游、购、娱、医”等重点领域,中国银联联动相关机构划定重点商圈、机场、火车站等主要场所,加快推动重点商户开通外卡受理,不断完善“大额刷卡、小额扫码、现金兜底”多样化支付服务体系。

  比如在出行场景,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上海虹桥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杭州萧山机场、南京禄口机场、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三亚凤凰国际机场等交通枢纽已完成支付示范区建设。41个重点城市的主要高铁站、“12306”英文版网站及“12306”APP均已支持银联卡便捷购票。此外,港珠澳大桥、中老铁路等跨境交通场景也支持境外乘客使用各类银联支付方式。

  在餐饮场景,中国银联布放、改造了一批POS终端,实现米其林一星以上及黑珍珠餐厅全面受理银联外卡。除以上场景,“锦绣行动2024”还实现41个重点城市的主要三甲医院、码头港口、三星级以上酒店、146个头部品牌商户。支付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便利支付永远在路上,“锦绣行动2024”也将持续推进。

  产业生态做“加法”

  ——积极推动收单机构和重点商户等支付产业生态共同优化支付环境

  截至目前,中国银联已推动61家重点收单机构支持银联外卡受理,144款主流码牌支持银联标准境外钱包支付。各大收单银行也发挥资源积淀优势,开放核心重点商户加快支付环境优化。支付机构则利用技术与人力优势,加快POS机具集约化、智能化改造。

  以银联商务为例,作为市场主要支付机构之一,银联商务负责了41个重点城市超过24%商户的POS机具布放、改造,并持续开展商户培训、宣传普及、标识张贴等配套支持工作。此外,针对ATM机取现这外籍来华人士高频需求场景,银联商务已为7家全国性银行、22家区域性银行的近四万台ATM终端开通包括银联外卡在内的所有境外银行卡取现功能。

结语

  恰如今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主题定为“未来增长的新前沿”,旨在共同应对不断变化的全球格局所带来的挑战与机会,为外籍来华人士优化支付环境、提供多样化的支付服务虽是一个很小的切入点,但意义重大——方便了更多外籍人员和外部世界来到真实的中国,感受中国的温度和活力,为消弭外籍人员的“信息鸿沟”提供了支点。

  与此同时,不断完善境外人士境内支付便利化成为我国支付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我国国际形象和吸引外资的关键举措。伴随以中国银联“锦绣行动2024”为代表的优化支付举措持续深入,中国银联正协同支付产业各方着力提升支付服务水平,不断为推动支付产业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实现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贡献力量。

  *本文刊发在财新市场企划版块,不代表《财新周刊》编辑部观点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