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随笔|历史的回声:一位中国教授的访美行程

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25年04月07日第13期
看待社会问题时,在通常角度上增设一个文化观察角度,或是人类学者职业特征之一。出访美国途中,回国之后,费孝通的相关思索和表达都体现了这一特征
1940年,因日军空袭,云南大学社会学研究室迁至呈贡县大古城魁阁。以费孝通(右四)为首的一批学者在此进行的社会学、人类学研究工作被称为“魁阁研究”。群雕生动地展现了当年魁阁学术团队的风采。
 

  文|张冠生
  学者

  从1942年开始,美国政府邀请中国知名大学派员赴美访问,作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由美国国务院文化关系司提供资助,为期一年。教育部要求国立云南大学选派一名教授,云大确定费孝通前往。据说他在首批被选中的教授里最为年轻。

  当时,云南大学有学生办的《生活导报》,得到一批进步教授的支持,费孝通、闻一多等人常为该报写文章。该报编辑部得知费孝通将赴美访问的消息,和他约定,把途中见闻写成“旅美寄言”,随写随寄,及时分享给云大师生。这些文字写于1943年。80多年后,它们所表达的基本观点和主张,仍然可以给我们以启示。

[《财新周刊》印刷版,按此优惠订阅全年按此收藏单期,随时起刊,免费快递。]

版面编辑:鲍琦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