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阅读|古人藏铜不藏金

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25年11月24日第45期
中国 “独薄”黄金的原因,主要还在于古代产金稀少,难以支撑货币流通。那么,古人在生活中怎样运用黄金呢?
楚国“金版”,上有“郢爰”印记,南京博物院藏。

  文|杨津涛
  媒体人、古钱币爱好者

  自古以来,黄金即被世界各国视为财富象征,古代欧洲、阿拉伯、印度、埃及等地都曾铸造金币,而中国历代用过铜钱、白银和纸币,却从未把黄金列为主币。我在新作《通宝中国:古币背后的治理逻辑和百姓生活》里介绍中国“独薄”黄金的原因,主要还在于古代产金稀少,难以支撑货币流通。那么,古人在生活中怎样运用黄金呢?为了避险,他们不藏黄金又会藏什么呢?

黄金昙花一现

  研究中国货币史,都要从《史记·平准书》里的一段话说起。司马迁说:“及至秦,中一国之币为二等;黄金以镒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也就是说,秦朝统一后,把黄金、半两钱分别称为“上币”和“下币”,同时当作法定货币流通。

[《财新周刊》印刷版,按此优惠订阅全年按此收藏单期,随时起刊,免费快递。]

版面编辑:吴秋晗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