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渗坑治理难题

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17年第42期 出版日期 2017年10月30日
工业废水渗坑数量众多,遍布全国,由于彻底治理花费巨大,多地存在“治标不治本”现象
10月17日,在天津市静海区大丰堆镇西部的十号坑,中间已建起土坝,一半的废水被抽干,周围散落的白色粉末为用以中和酸性的生石灰类物质。
 

  文|财新周刊 苑苏文,张楠茜(实习) 图|财新周刊 苑苏文

  工厂织就钢铁森林,工业渗坑却像皮肤病一样散落各地。

  今年4月下旬,河北、天津等地最大面积达17万平方米的多个工业污水渗坑被曝光后,虽然当地政府第一时间表示将立即开展专项检查和高标准科学整改治理,但由于彻底治理花费巨大,多地存在“治标不治本”现象。

  今年3月下旬,环保组织重庆两江志愿服务发展中心(下称重庆两江)在河北廊坊、天津静海等地发现多个工业废水废渣乱排放的渗坑,最大的占地17万平方米。航拍图片显示,废水渗坑呈铬黄色、红色、黑色等颜色。经过PH试纸检测,这些渗坑的污泥或废水呈强酸或强碱性(参见2017年5月1日《财新周刊》“显影|大地为何如此斑斓”)。

  参考重要经济数据,推荐查阅财新数据通【CEIC库】

版面编辑:张翔宇
推广

视听推荐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