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汉字之美从何而来

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18年第23期 出版日期 2018年06月11日
如果你发现哪所学校是用宋体、黑体字做的校名,会觉得心头一凉,一种低档次、没文化的感觉油然而生。可是在拼音文字的国度就没有这种观念
2018年2月13日,辽宁省博物馆内,观众在书法作品前驻足欣赏。

  文|钱浩
  清华大学中文系博士

  听人讲过这样一件事:有个年轻的老师接受资格评审,几位领导坐到教室旁听他的课。他讲着讲着,提到一个生僻的词,是投影屏上没有的,于是就有学生让他在黑板上写一下。可是他偏不写,硬是埋头新建了一个文档,在输入法上找啊找,把那个词打出来给大家看。因为这个细节,他的审核没通过。事后问他为什么不写板书,是不是提笔忘字了?他说:“不是,是因为我的字太丑,不好意思写。”

  宁愿被指摘,也不愿意在字迹上露丑,是什么力量在从中作怪呢?按理说这并不是书法课,在座的也不是书协的领导,考核上也没有艺术的要求,发问的学生也没抱着什么审美期待,他把字写清楚就足可以了,可为什么美丑问题还是会成为一个心结呢?

  [《财新周刊》印刷版,各大机场书店零售;按此优惠订阅,随时起刊,免费快递。]

版面编辑:许金玲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