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周刊》总第1076期
本文来源于《财新周刊》 2023年第40期 出版日期:2023-10-16
封面报道Cover Story
加沙困与斗
这场突然打响的战争究竟将怎样展开、持续多久,对巴以和平进程乃至中东的地缘格局又将投下何种深远影响?

《财新周刊》总第1076期
周五晚7点
{{周五晚7点|央企领衔“护盘”,A股掀起回购增持潮,沪指跌破3000点,“市场底”显现了吗?
社论Editorial
优化民营经济法治环境
“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是最有效的“定心丸”
金融Finance
寻找吸引外资新增长点
文|财新周刊 王石玉 王力为
金融投资的收益和风险波动周期相对较短,回流相对容易;但外商直接投资作为“长钱”,更多受全球供应链重新布局、中国经济自身转型升级影响,如何找到吸引外资的新增长点
专栏|并非寻常的降准
文|高占军
此次降准几被淡忘,但原本非同寻常;备受期待的“金九银十”期间中国经济究竟表现如何,即便身处国庆长假,仍牵动所有人的神经
商业Business
中国电动车欧盟调查风暴
文|财新周刊 余聪 杜知航
针对产自中国的纯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由欧盟委员会自行发起,背后是政治游戏还是贸易保护?中外车企应如何应对?
谁是“终极电池”?
文|财新周刊 卢羽桐 余聪
动力电池呈现多条技术路径,更高能量密度和安全性、但未经量产验证的固态电池,机会窗口何在?
特别报道Special Report
大厂用人术
文|财新周刊 包云红 关聪 孙嫣然 屈运栩
穿透降本增效看互联网公司招人:给多少钱?招什么人?用多狠?
经济Economy
202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研究“半边天”的女侦探
文|财新周刊 王力为
戈尔丁发现了劳动力市场性别差异的关键驱动因素,为改变现状提供了事实基础,其研究对全球女性和政策制定者都有指导意义
专栏|产业政策回潮
文丨巴里·艾肯格林
即使产业政策具有一定的经济理由,基于政治经济学的反对意见仍然存在,如何确保产业政策能够针对正确的行业?
民生Society
mRNA技术明星企业跌落
文|财新周刊 赵今朝
作为新冠最大技术遗产的mRNA疫苗,在国内的研发上市之路几经坎坷,前景几何?
肿瘤基因检测断臂求生
文|财新周刊 崔笑天
销售费用畸高,院外业务不可持续;而监管收紧,也成为大势所趋,医院主导权增加意味着什么?
开卷First Page
回溯|一周回溯
前瞻|日本召开临时国会讨论经济对策
文|财新周刊 陈立雄 (发自日本东京)
国风|艺拍市场遇冷
文|财新周刊 王小青(发自香港)
心智|人为什么要嫉妒
文|蓝玲
天眼|印度特快列车脱轨
图|Aftab Alam Siddiqui/视觉中国
编读|回声
编读|读周刊 看视频
编读|财新视听内容精选
编读|答疑
副刊Supplement
显影|当修缮长城的人老了
摄影/撰稿|郑新洽(特约)
长城的保护观念和修缮技术在更新,但手艺传承却后继乏人
随笔|福瑟的文学之旅:无法言说的,即在寻求表达
文丨李澍波
他的作品已经尽量地剥离了外在的属性,只剩那些最本质的、最存在主义的——平静与不安、死与生、对孤独的渴望或焦虑、对不孤独(或者一起孤独)的渴望或焦虑
专栏|重逢
文丨杨葵
很多重逢,乍看喜悦,深处可能是悲凉,是绝望。残酷的是,与人重逢常悲剧,倒是与物重逢大多是喜悦,是热烈
专栏|从宇宙之书到生成之书
文丨刘海龙
在知识形态的演化路上,我们今天也许正处在巴别图书馆3.0的节点。生成式人工智能以一种新的方式结构了或者压缩了宇宙之书
阅读|梁启超:启蒙与自觉的双重变奏
文丨李礼
梁启超拼命消化新的知识和思想,然后天才地将之化约为通俗语言,源源不断地输入旧大陆和东京留学生的头脑中
逝者|郑光美:世界雉类研究带头人
文|财新周刊 康佳
郑光美(1932—2023)鸟类生态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