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海龙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工作几年,攒上十几二十万,去鹤岗这样的房价洼地,花几万元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这是“隐居吧”论坛里的年轻人发现的系统“漏洞”——通过选择生活成本低的城市,利用地理套利,就可以提前摆脱“内卷”,实现躺平生活。
当然,现实情况并不是这么简单。每个选择隐居的年轻人都在努力摆脱过去的生活。记者李颖迪在其新书《逃走的人》中,记录了一个个逃离者的故事——他们有的是为了逃避让自己失去尊严的工作,有的是为了逃离令人窒息的家庭关系,有的是为了拥有属于自己的家,还有的纯粹就是为了尝试另类的生活方式。他们带着各自不同的故事来到鹤岗、鹤壁这类被资本抛弃的资源枯竭城市,依赖社交平台和网购,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与更具有中产色彩的“数字游民”相比,这些“逃走的人”虽然同样过着地理套利的生活,却并不像前者那样愿意与人交往或者展示自己,而是希望像隐形人一样,不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