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周刊》总第1143期
本文来源于《财新周刊》 2025年第06期 出版日期:2025-02-17
封面报道Cover Story
为个人化债
个人濒临破产,如何在付出必要代价的同时,也得到合理的社会支持与司法救济,而不是一步落入绝境?

李曙光:个人破产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性制度

《财新周刊》总第1143期
财新观察Opinion
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启示
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有利于形成真实的电力市场价格,推动电力资源高效配置,引导新能源与调节电源、电网协调发展,并促进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
周刊导播
{{周刊导播|个人债务困境蔓延、地方财政紧平衡、公益筹款缘何“卡脖子”,2025年新难题待解
时事Current Affairs
马斯克变法
文|财新周刊 曾佳 发自美国华盛顿,路尘、罗子琳 发自北京
特朗普政府向国会的立法权和法院的司法权抢权
虚拟币地下钱庄案
文|财新周刊 唐爱琳
虚拟货币颠覆了传统汇兑型地下钱庄的运作模式,对执法和监管带来挑战
司法解释纠正背后
文|财新周刊 单玉晓
立法机关经过备案审查,纠正针对新《公司法》第88条时间效力的司法解释条款,维护了“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则
经济Economy
地方财政紧平衡
文|财新周刊 程思炜
2025年打破支出基数概念的零基预算改革将在更大范围推开,推动优化支出结构;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地方化解隐债进入后半程
专栏|欧洲奋力一搏
文|肯尼斯·罗格夫
欧洲政策制定者必须专注于降低能源价格这一首要任务,还必须找到经济停滞的根源并尽力解决
商业Business
消费平稳开年
文|财新周刊 孙嫣然 冯奕铭 关聪
蛇年春节,影业、旅游收入创新高,餐饮、零售持续分化,国内消费整体回暖
跨境电商闪击之后
文|财新周刊 包云红 邹晓桐
跨境小件包裹的免税红利难以持续,中国卖家如何应对?
“第四代住宅”搅动市场
文|财新周刊 王婧
四代宅既提振了市场,又对购买力形成“虹吸效应”
金融Finance
专栏|DeepSeek会如何影响中国?
文|陈昌华
AI这些产业的创新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长远发展是好事,但对短期经济的贡献比较有限
开卷First Page
回溯|一周回溯
前瞻|加拿大自由党 谁将接替特鲁多
文|财新周刊 侯吴婷
国风|口服砒霜药物获批
文|财新周刊 文思敏 发自香港
心智|摆脱工作疲惫
文|阳志平
天眼|战火中的情人节
图|Michel Lunanga/视觉中国
编读|回声
编读|读周刊 看视频
编读|融媒精选
编读|答疑
编读|编辑更正
特别报道Special&Report
尤努斯:重建孟加拉
文|财新周刊 胡舒立、徐和谦 发自瑞士达沃斯
以诺奖得主、格莱珉银行创始人之身,尤努斯挺身出任孟加拉国过渡政府负责人,旨在汲取年轻人的力量,规划未来蓝图
民生Society
公益筹款缘何“卡脖子”
文|财新周刊 黄蕙昭(特约)、蒋模婷
加强监管势在必行,但在规范公益行为和保持行业活力之间仍待建立新平衡
显影|失智十年
摄影/撰稿|财新周刊 董德
照顾痴呆症奶奶的十年间,花甲之年的父亲也陷入抑郁。老龄化来势凶猛,传统孝道能否托住无底洞式的照护困境?
副刊Supplement
随笔|长辈的故事:远行未敢忘家国
文|熊景明
三舅回昆明要办的一件要紧事,是将当初云南父老资助他赴美留学的费用还给政府。后来他将这笔钱购买了一批英文书籍,赠送给昆明工学院。之后,三舅几次自费回国讲学,以此偿还他心中的“债务”
专栏·暮年絮语|老人的结局
文|钱理群
人,特别是老人,切不可自我欺骗、自我陶醉。必须有自知之明——衰老了,就只能在社会要求、允许的范围内生存
逝者|萨姆·努乔马:非洲最后谢幕的民族解放领袖
文|财新周刊 徐和谦
萨姆·努乔马(1929—2025)纳米比亚开国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