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周刊》总第864期
本文来源于《财新周刊》 2019年第28期 出版日期:2019-07-22
封面报道Cover Story
封面报道|“人造肉”革命
只要对生物体进行合适的基因“编程”,就可以制造你所能想象的食物,这会带来人类餐桌的革命吗?

《财新周刊》总第864期
社论Editorial
啃下“僵尸企业”这块硬骨头
市场主体有生有死,经济才会有“创造性毁灭”。“僵尸企业”带来巨量资源的无谓消耗,应通过市场化、法治化方式有序退出
编辑絮语Editor's Desk
金融:要创新不要异化
本期值班主编 凌华薇
金融要创造真价值,而不是仅仅沦为利益再分配的工具
商业Business
房企抢滩广州旧改
文|财新记者 王婧 黄姝伦 实习记者 伍远英
图|财新记者 黄姝伦
房企若想在中心城区获得项目,最核心的渠道只剩下旧改。协议出让解禁后,各家开发商跃跃欲试
小米怎么了?
文|财新记者 侯奇江 覃敏
劲敌崛起,市场萎缩,小米要让股价翻身,手机+AIoT概念要落地,还得过渠道、平台、管理三大关
金融Finance
贷款利率并轨将近
文|财新记者 吴红毓然 彭骎骎
央行试图通过加速完成贷款利率并轨、改进LPR机制,促进企业实际贷款利率水平的降低。这一政策目标将面临哪些挑战?
史玉柱305亿元收购案骑虎难下
文|财新记者 岳跃
一桩看似普通的并购交易为何会一波三折?在搁置一年半后,何以突然重启审查程序?并购重组委工作会议召开前一天,上市公司又为何主动撤回?
康得新造假大案无解局
文|财新记者 武晓蒙 吴红毓然
造假多年,环环失控,但最终仅是无关痛痒的行政、刑事处罚,债权人、投资者追索无门
石磊专栏|不同寻常的调控政策组合
文|石磊
货币政策回归中性,而财政政策保持积极;未来国内的政策导向会对企业部门整体有利,并加剧企业部门内部的分化,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经济Economy
地方投资半年报
文|财新记者 沈凡 于海荣 张娱
基建托底受制于项目储备和资金来源,政策推动技改作用待察,房地产受政策影响较大,地方投资表现呈现较大差异
时事Current Affairs
“无冕之王”苗迎春的黑白人生
文|财新记者 王和岩
“电视台记者站站长”身份如何成为涉黑、捞钱的工具
日本“锁喉”韩国芯片业
文|财新记者 曾佳 特派东京记者 陈立雄
日本突然收紧对韩国的半导体材料出口,日韩芯片产业链料将重新布局,全球多边体系再次遭遇单边冲击
民生Society
拓荒0-3岁托育
文|财新记者 宿慧娴 赵宁
与学前教育政策转变有关,办学者既跃跃欲试,又态度谨慎,现有条件下,一些新模式浮出水面
还原东台血透感染事件
文|财新记者 刘登辉 实习记者 汤佩兰
图|财新记者 刘登辉
亡羊补牢的政策很难改变公立医院体制痼疾,管理漏洞为何防不胜防?
开卷First Page
回溯 | 一周回溯
前瞻 | 古巴将松绑个人上网规定
文|财新记者 王自励
国风 | 50万“事实孤儿”谁来管?
文|财新记者 崔先康
心智 | 为何你不专注
文|黄扬名
天眼 | 致命纵火
编读 | 回声
编读 | 读周刊 看视频
编读 | 财新视听内容精选
编读 | 答疑
编读 | 编辑更正
副刊Supplement
艺术|只有一只眼含泪时,另一只眼才能含笑
文|云也退
他既是脸色铁青的贝克特,隐匿起所有个人信息,只让人在其戏剧面前感受逼视的目光;也是身披东欧羽翼的犹太人,深知人生真实的味道既非苦也非甜,而是刚想笑却流出泪的酸涩
张宗子专栏|我在武大转系
文|张宗子
没有老校长和那代老师给武大带来的宽松气氛,转系是不可能的。“朝曦夕照得春晖,清风细雨见高洁”,这是对老校长品格的极高评价
阅读|在不对称的世界重寻对称性
文|黄小骑
塔勒布将“风险共担”当作解释人类社会演化的支柱,只有能对后果付出代价的人能去做决策,否则整个世界会发生系统性崩溃
显影|在家门口“出国”
图、文|财新记者 梁莹菲
佛山“佛罗伦萨”,惠州“奥地利”,清远“安纳西”,这些复制国外城市景观的特色小镇,让人在家门口就能体验异域风情。在这里,游客沉浸于自身和开发商“共谋”的梦境当中,消费着周遭的异域景观。尽管这些西洋景的模仿有些夹生和拙劣,但它们的遍地开花,却成为特定的时代情绪和社会心理的见证
逝者|为法治而奋争
文|崔建远
王家福(1931-2019)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法学终身研究员
政协·70年
委员话事|尚福林:新中国金融70年 回顾与展望
文|尚福林
尊重基本规律、坚持市场化方向,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金融发展之路
委员新论|徐和谊:新能源汽车应做细场景化应用
工作周记|“委员讲堂”—— 政协委员履职的新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