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阅读|学习非语言沟通,培养孩子高“社商”

阅读|学习非语言沟通,培养孩子高“社商”

2025年08月16日

当语言和非语言信息发生冲突时,我们本能地倾向于相信非语言信息。换言之,当你说出来的话,和你的肢体语言、表情并不匹配的时候,我们更相信“察言观色”得出的结论

阅读|回归严厉的爱:“想作死 ,  你就试试”

阅读|回归严厉的爱:“想作死 , 你就试试”

2025年08月16日

养育孩子,是为了培养既能享受顺境的快乐 , 也能坦然面对逆境和挫折; 既能共情他人的不幸 ,也能坚守自己原则 ;既懂得爱与被爱, 也懂得尊重界限的人

阅读|《戎夷之衣》:恶之平庸与善之“平庸”

阅读|《戎夷之衣》:恶之平庸与善之“平庸”

2025年08月02日

在这个充斥着宏大目标和精细算法的世上,不以自我的“大义”和“大数据”抹去他人的平安;纵有为万世开太平之志,绘救国救民之蓝图,也不忘善待邻人

阅读|自言自语之书:来自英语的杜甫自传

阅读|自言自语之书:来自英语的杜甫自传

2025年07月05日

艾略特让我们认识到,苦难中的生命是由感受和言辞一寸寸织成,而时代和事件可以退后为生存的背景

阅读|受害者伸出和解之手

阅读|受害者伸出和解之手

2025年06月07日

假如我根据你的做法来回敬你,那样我就成了你的复制品,复制你人性的深渊和你的邪恶,在这条道路的前方就是——变成了你

阅读|幻想底尽头:穆旦传——诗人是真正的历史之子

阅读|幻想底尽头:穆旦传——诗人是真正的历史之子

2025年05月17日

穆旦的生命几乎完整地见证了二十世纪中国的战争、革命与动荡。他的作品充满浓郁而强烈的历史意味和张力,是个体生命与时代强烈碰撞之后的生命书写

阅读|模仿的恶或善:向敌人借来欲望

阅读|模仿的恶或善:向敌人借来欲望

2025年04月12日

A并不是真的想要得到某位女士,只是因为更有名气的B已经垂涎于她,便激发起A的斗志,他想要与B平起平坐,这便是一种模仿而来的欲望

阅读|埃德蒙·费尔普斯:经济学家的自我超越之旅

阅读|埃德蒙·费尔普斯:经济学家的自我超越之旅

2025年03月29日

在他构想的良好经济图景中,现代经济的快速增长,源于人的活力从基层扩展到整体,人们运用自己的创造力、好奇心和判断力,参与到新事物的创造中去

阅读|比尔·盖茨:时代与家庭教育的佳品

阅读|比尔·盖茨:时代与家庭教育的佳品

2025年02月08日

与少年伙伴远足的经历,使他早早养成独立作出判断的习惯;家庭与时代给予年轻人的更多自由度,让他很早就开始思考未来的路径;竞争本能和理性思维,赋予他解决哪怕是世界上最复杂问题的自信

阅读|从计算进入文明的冒险

阅读|从计算进入文明的冒险

2025年01月18日

“冒险精神属于文明的本质”,就观念而言,没有冒险,则僵死;就文明而言,没有冒险,则衰败

阅读|宿命苦难下的圣洁之光——读帕斯捷尔纳克家信集

阅读|宿命苦难下的圣洁之光——读帕斯捷尔纳克家信集

2024年12月14日

在青年时期读到他的作品,以现在的年龄,终于可以说,在读到它以前 我是一个人;读了以后,我慢慢地变成了另一个人

阅读|彼得·辛格 一个“危险”的哲学家

阅读|彼得·辛格 一个“危险”的哲学家

2024年11月16日

因为辛格的工作,人们不再认为当代哲学家对于社会生活而言可有无,也不再认为他们持有的都是一些无关痛痒或无所谓对错的观点,更不能指责他们是“言论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辛格真正身体力行地践行着自己的哲学

阅读|筑一道堤坝,抵挡时间的海啸

阅读|筑一道堤坝,抵挡时间的海啸

2024年11月09日

“书是被疯狂包围时的安慰,靠着想象力和对文字的信仰,使得自我救赎成为可能。”在奥斯维辛,许多文弱书生比其他强壮的人更能熬过那段苦日子,那些能与周围可怕环境自我隔离、逃匿到内心世界的人,会少受点苦

阅读|韩江:写作是我呼吸的通道

阅读|韩江:写作是我呼吸的通道

2024年10月19日

“我看的书越多,就越不信任人类。”因此,如何让自己拥抱世界,拥抱生活,就成为她“斗争和挣扎的终极目标”

阅读|横竖是水 可以相通

阅读|横竖是水 可以相通

2024年09月28日

“文明新旧能相益,心理东西本自同。” 对比当下,更显意味深长

阅读|图灵之心

阅读|图灵之心

2024年07月27日

图灵的心灵犹如一个开放的宇宙,他并没有自我设限,他的自我怀疑能力让他至死都在颠覆自己的想法

阅读|本世纪前25年最佳图书100种

阅读|本世纪前25年最佳图书100种

2024年07月20日

让人欣喜的是,百种图书中只有20本没有简体中文译本。即使不能读英文原著,也能在较短时间内欣赏到第一流的文学作品

阅读|用一生筑起文学的阿尔巴尼亚

阅读|用一生筑起文学的阿尔巴尼亚

2024年07月13日

卡达莱手握文学万花筒,在小小的阿尔巴尼亚里做着大大的文章,他的作品在玻璃碎片和棱镜的光影作用下变化万端,暗藏机锋

阅读|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

阅读|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

2024年07月06日

做历史研究不能游离于世界之外,做中国史、中西交流史研究更是如此——接纳世界的同时也会被世界接纳

阅读|回到教育的底层逻辑

阅读|回到教育的底层逻辑

2024年06月15日

李一诺用自己育儿的经验,以及丰富理论、触类旁通的智慧,重新抵达养育的核心,也展示了究竟什么才是教育的道与术

阅读|看得见的智能,看不见的心灵

阅读|看得见的智能,看不见的心灵

2024年06月08日

李飞飞横跨学术界和企业界,她明显感受到二者的价值追求存在差异。“企业的夸夸其谈也上升到了新的高度”,或是为了赢得投资,或是为了虚张声势赶走潜在竞争对手

阅读|且看宋人千万面

阅读|且看宋人千万面

2024年05月11日

近距离观察宋代士大夫阶层的文艺生活,进而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旁观他们如何待人,如何应世,如何安顿身心,如何面对自己

阅读|陈平原:从文学到人文学

阅读|陈平原:从文学到人文学

2024年04月27日

上世纪末“走出现代文学”之后,文学研究的方向该往何处去?陈平原先生20多年来践行出一条重建“现代中国人文学”之路

阅读|不要浪费任何一次危机

阅读|不要浪费任何一次危机

2024年04月13日

积极深刻地认知危机如何策源及发展的机理,才有可能及时化解危机。危机化解得越多,经济社会就在自我纠偏中走得越平稳越健康

阅读|许倬云“最后的陈述”

阅读|许倬云“最后的陈述”

2024年03月23日

两年半间,八易其稿,终于完成了这一“托付之作”。“这是他对自己,对很多故友,乃至对自己所安身立命的中国文化的一个交代”

财新微信